新闻动态
高位引领再出发!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到山东师大附中调研指导教育评价改革工作
2023-04-14
王敏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教育评价体系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度了解学校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工作进展,系统总结典型经验和成功案例,分析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谋划下一阶段工作,深入推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落实落地,4月13日下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贵华,科研管理处处长王小飞、副处长孟照海,科研管理处干部孔令军一行到山东师大附中调研座谈。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申培轩,副院长薄存旭,教育评价研究中心主任王运贵,副主任赵亮、王婷等陪同调研。

山东师大附中校长苗禾鸣,济南第十四中学校长杨荣耀, 山东师大附中副校长陈德海,济南第十四中学副校长原美玲,山东师大附中教务处主任张卫普、教科处主任李贵玲,十四中学部主任田玮,山东师大附中教师代表李敏、孔德星参加座谈。山东师大附中学生代表陈子卓、李允涵和济南第十四中学生代表鹿琰康、吴柯铮在座谈会上发言。

调研座谈会由申培轩主持。申培轩对山东师大附中和济南第十四中学近年来的改革探索予以肯定,指出两所名校遵循教育规律办学,办学质量高,改革影响力大,这也是调研组选择调研学校的主要考虑因素。

刘贵华介绍了此次调研的背景及主要内容,指出主要目的是调研《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贯彻落实情况,探索过程形成的典型经验、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对深化新时代育人方式变革、教育评价改革听取意见、征求建议。

苗禾鸣欢迎并感谢调研组选择山东师大附中作为调研学校首站,他简要介绍了学校“四维五级立体”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成长评价和作业教学改革情况。指出教育评价改革关键在于教师评价,如何评价教师是做好学生评价的基础和前提。学校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让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个性发展。

杨荣耀指出价值引领是评价的关键,他介绍了济南第十四中学评价改革的顶层设计,一是轻利害推进,避免阻力和混乱;二是有温度评价,硬性要求与弹性落地相结合,引领教师行动自觉;三是推行正向激励,引导教师正视问题、改正问题,成为最好的自己。

陈德海介绍了山东师大附中通过评价改革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破除“唯分数论”的基本理念。守正价值引领、坚持破立并举、把握问题导向,多个尺度评价师生发展。同时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具体化、教学述评多样化、教师绩效考核科学化提出意见和建议。

原美玲介绍了济南第十四中学评价改革的六个方面,分别是:双向选聘,人岗适配;评价团队,淡化个人;鼓励分享,尊重差异;第三方诊断,促进反思;变高利害评价为关键价值导向引领;将情感、社会与情感能力作为支架对学生进行学业述评。

张卫普、李贵玲、田玮分别围绕新高考改革、教师教科研评价与专业发展、学部制教育教学管理评价情况作了介绍。

李敏介绍了英语学科形成性评价实践的思路与做法,学科组统筹、课题组研究、备课组执行,关注教学过程评价,聚焦学习活动评价,明确学习结果评价。依托项目式学习和跨学科课程促进“教-学-评”一体化,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孔德星介绍了生物学科教师梯队建设,课程整合中的大单元与专题教学、校本课程特色活动及学生差异性评价的探索,同时对分层教学与差异性教学提出思考。两校学生代表分别交流了作业改革后的感受、学校表现性评价中的收获,同时回答了调研组专家的提问。

调研现场大家畅所欲言,刘贵华、王小飞、孟兆海等专家不时提问、追问、回应,耐心细致地听取意见和建议。刘贵华充分肯定了大家改革探索的精神,指出两所学校在评价改革中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有理念、有目标、有措施、有实效,并就各学段人才培养的关键点谈了自己的看法。

调研座谈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为教育部起草“教育强国”规划所采取的重要行动,全国168个调研组分赴31省市及部分中小学深入调研,为起草“教育强国”规划报告、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提供参考和依据。

此次调研座谈,专家高位引领“附中方案”,促进学校持续完善评价体系,将助推评价实践有效落地,驱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